【案例分享】沉浸式文旅示范案例之《寻梦牡丹亭》
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在2023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上发布了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,这些案例植根中华文化、场景丰富多样、技术深度应用、实现双效统一,代表沉浸式业态发展的最新成果,给正在加速回暖的文旅市场带来了勃勃生机,充分发挥了消费市场带动作用。这些精彩案例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,本期走进沉浸式演艺案例《寻梦牡丹亭》。
项目概况
《寻梦牡丹亭》文化园坐落于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故里——江西抚州文昌里,演出根据汤显祖的传世名作《牡丹亭》改编,撷取游园惊梦、魂游寻梦、三生圆梦三折进行“行进式”演出,剧情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、寻梦人和“汤显祖”两条主线脉络,再现和诠释这段文学史上跨越生死的浪漫主义爱情杰作。

《寻梦牡丹亭》项目集文化创意策划、舞台舞美搭建、实景演出制作、园林景观设计和5A景区建筑为一体,实现了“日游夜演”的商业模型,是抚州市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。

项目2019年5月1日正式对外公演,景区总面积230亩,其中演出区占地131亩,服务区占地99亩,项目总投资约7.96亿元(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.58亿元,《寻梦牡丹亭》实景演艺项目投资3.38亿元)。
园区采用建筑景观舞美一体化设计,活化传统戏剧,结合老宅改造,激活城市更新
→ 文昌里文化街区保护:确定演艺用地边界、功能互动等;
→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空间:合理制定游客游线与观众观演流线;
→进行文化艺术诠释:打造诗意般的江南园林,突出“寻梦”主题。

“外宅内院”建筑格局
→ 历史建筑保护区:对具有文化底蕴的老宅进行修缮,并将部分老宅改成了历史博物馆。
→北面配套功能区:主要有舞蹈排练厅、游客 服务中心等,与历史老宅保护区形成鲜明对比。
→实景演出区:《寻梦牡丹亭》夜间演出和白天游园活动的主要场地。
项目诠释了新与旧、商业与文化、现实与幻想的融合,为戏剧提供了全天候的沉浸式表演空间,整个公园即舞台,舞台还巧妙借景了老城的佛寺古塔,观众可以欣赏演员在真实与虚构的建筑背景下演绎角色人生。
配套服务建筑群的设计别具匠心,例如员工宿舍错动的剖面让每个房间都拥有了独立阳台。项目作为规划、建筑、景观、舞美一体化设计,很好地促进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以及旧城复兴。
剧情简介
《寻梦牡丹亭》演艺项目以汤显祖所作的传奇剧本《牡丹亭》为创作源泉,深入挖掘该剧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,借助多种高科技舞台技术,如:全息投影技术、数字影像技术、巨型圆环装置等,将传统的戏剧与现代色彩深度融合,打造出一场神奇且梦幻的游园式实景演出。

音乐鉴赏
舞美特色
大型水面造景与水下装置艺术结合,纯铁打造,可移动水晶亭台;长156米,高9米的山水墙;20米高的360度大圆环水幕装置。

主题定位
